高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學生能通過高考選擇好的大學,大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學生能通過大學找到很好的工作,而報考哪所大學、去哪個城市上大學成為很多學生要考慮的問題。
每年高考中都有很多學生將目標放在上海,就是因為上海擁有非常好的教育資源,如果能報考上海的大學,學生在學校中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再加上上海本身也是經濟水平相對發(fā)達的城市,很多在上海求學的學生都留在當地發(fā)展,就為了能在這樣繁華的城市中獲得更好的就業(yè)機會。而在上海高速發(fā)展的幾年中,上海也的確出現了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人才,憑借自身的能力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然而作為曾經在上海求學的郭敬明,卻揭露了自己在求學過程中的遭遇,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傷痛文學”變“寫實”?郭敬明吐槽大學經歷:在上海求學太難
郭敬明曾經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傷痛文學”的代表作家,而這樣一位作家曾經就是上海的一名大學生,在一段采訪中講述了自己在大學過程中的真實遭遇。
在郭敬明的口中,當年在所讀大學中有將近80%的學生都是上海本地人,這些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都非常富裕,這個當時還需要艱苦奮斗的郭敬明來說,完全是不一樣的世界。
甚至有很多當地的學生會每個星期都會換最新款的手機,這讓當時在上海求學的郭敬明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甚至產生了非常濃郁的自卑心理。引起很多在上海求學大學生的共鳴。
的確在上海這樣的發(fā)達城市中,或多或少都會讓外來人員感受到非常大的生存壓力,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壓力,讓很多學生在報考上海的大學后,都會擔憂自己的大學生活。
面對如此大的壓力,要不要報考上海的大學讓很多學生糾結
在很多學生的印象中,上海是一個非常排外的城市。不僅是因為上海的經濟壓力對于學生來說非常大,更是因為在上海很多人的經濟水平都非常優(yōu)越,會讓很多人感覺自己融入不了上海這個大城市,所以很多學生在報考上海的大學時會產生一定的猶豫。
一方面是想要去上海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發(fā)展資源,另一方面也是膽怯于上海較大的經濟壓力,會讓學生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不堪重負。于是究竟要不要到上海求學也成為了很多學生糾結的問題,但其實能不能到上海求學,還取決于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上海這樣的城市中,學生的確能享受非常優(yōu)越的教育資源,讓學生能在各方面能力都有更快的提升,然而也正是因為眾多人才的出現,讓學生不得不承擔越來越大的壓力。
優(yōu)越的教育資源也便隨著巨大的壓力,學生需要有大心臟
其實上海能給予學生非常優(yōu)越的教育資源和發(fā)展資源,就導致了在上海這個城市中擁有非常多的高質量人才,而在這樣群英薈萃的環(huán)境,當中學生勢必會擁有非常大的發(fā)展壓力和經濟壓力,所以學生在填報上海的大學時就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其實不僅僅是上海學生想要去北京發(fā)展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在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中隱藏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學生去正視,這個時候學生就需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大心臟來面對即將到來的風雨,也只有學生能扛住這巨大的壓力,才能在更大的發(fā)展平臺中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中,不僅是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城市能夠為學生帶來很好的發(fā)展。還有很多新一線城市正在崛起,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很可能會成為新一屆大學生更青睞的城市。